第(2/3)页 世事无常,后来不允许自己做生意,木匠活也越来越少,家里三个小子年纪相仿,忙着娶媳妇盖房子。 几年下来,苏家也没那么富裕,和平常老百姓没区别。 那时候还有人嘲笑苏家不行了,连饭都吃不起。 外面的议论纷纷,苏春林不是不知道,但从来没想着解释,他又不是傻子,哪能把家底露出来。 “大学生以后毕业包分配,老苏家冒青烟喽。” “谁说不是,这两人是咱们村里考得最好的吧?” 今年恢复高考,村里有好些年轻人都想拼拼,说不准狗屎运来了,一步飞上天。 想象很美好,现实很残酷。 光每天做美梦,没有下功夫学,现在村里考上的也就六个,除去苏家老三夫妻俩,两个考上了大专,两个考上了外地的本科。 含金量最高的莫过于苏老三夫妻的省城大学。 他们这小地方的人,别说去省城,连去市里的机会都很少,也不知道省城什么样。 苏老三打小就调皮捣蛋,谁也没能想到他竟然是学习最好的那个。 要是早些年好好读书,说不准早就成了大学生。 “老三回来了。” 有人眼尖的看到苏彦海和林晚,带着孩子,大包小包的从镇上回来。 “婶子们在这晒太阳啊,吃了没?” 在村里最注重这种“闲话社交”,不要小看这小小的一句话,可能发挥很大的作用,甚至能扭转在村里的口碑。 反之,亦是如此。 “还没呢,你们这是去镇上买年货了?” 林晚笑着道:“给孩子们买了几身衣服,马上过年了,衣服打着补丁不是很好看。” “是该买身。” 一年到头省吃俭用,就盼着过年穿件新衣服,这是对自己的犒劳,也是对来年的盼头。 “呦,这不是安安吗?”王大娘笑着凑过来,眼神落在安安的新衣服上,“这小红袄也太衬人了,你家安安穿这件衣服真俊俏,跟小福娃似的。” 其他婶子也跟着夸赞,“可不是,这颜色显眼,款式也俏,安安穿了像年画里的娃娃。” 安安被夸得小脸通红,眼睛亮闪闪的,她从苏彦海怀里挣下来,小短腿站得笔直,学着大人的样子慢慢转了个圈。 红棉袄的衣角随动作轻轻扬起,上面绣着的福字也跟着晃了晃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