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八章 漕运风云 暗室惊心-《燕宫阙:凰途逆袭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永和帝看完,良久不语。这份方案,沉稳老练,既指出了问题,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,又懂得平衡术,知道哪些可以碰,哪些需要暂时回避。尤其是那份官员名单,更是显露出了一种超越年龄的政治嗅觉。

    “靖王所奏,诸位爱卿以为如何?”永和帝抬起眼,目光扫过群臣。

    殿内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。有赞扬方案务实稳健的,有质疑“官督商运”恐失朝廷掌控的,也有为名单上被点名的官员辩解的。争论颇为激烈。

    萧景玄始终垂眸静立,不置一词。他知道,火候已经差不多了。

    最终,永和帝抬手止住了争论,沉声道:“靖王所奏,切中时弊,所提方案,颇具见地。着户部、工部详细核议,于江北段先行试行‘官督商运’,河道疏浚款项,由内帑拨付部分,其余由户部筹措。所列官员,吏部依例考核,酌情擢升或调任。”

    他没有完全照搬萧景玄的建议,但核心部分都被采纳了。这已是一次巨大的成功!

    “儿臣(臣)遵旨!”萧景玄与相关官员齐声应道。

    退朝时,许多官员看向萧景玄的目光,已与半月前截然不同。这位靖王殿下,并非只会风花雪月的逍遥王爷,其胸中韬略与政治手腕,不容小觑。

    尾声 · 暗潮愈急

    旨意颁下,朝野震动。萧景玄凭借此役,不仅成功在复杂的朝局中打开了局面,树立了务实干练的形象,更在永和帝心中加重了分量。

    然而,风浪并未平息,反而更加汹涌。王党对萧景玄精准打击其外围势力的行为感到恼怒,虽未明面发作,但暗中的掣肘必然加剧。皇后那边,因德妃挑拨而生的些许芥蒂虽未浮出水面,但凤仪宫对靖王府的关注,显然提升了许多。

    更让萧景玄警惕的,是沈青澜传来的关于宫内暗流的信息。他加派了人手,一方面严密监控与兵仗局、内府库相关的可疑人员,另一方面,对漕运试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“意外”也做了充分预案。

    沈青澜在宫中得知朝堂结果,心中稍安,但抚摸著那盒清凉的薄荷香丸,她知道,前路依然艰险。她将继续守在这深宫之中,做他最敏锐的眼睛,最稳固的后方。

    永和二十七年的春天,靖王萧景玄终于正式登上了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,并以一场漂亮的漕运议政,宣告了他的能力与野心。而隐藏在水面下的敌人,也终于开始真正正视这位看似淡泊的七皇子。真正的较量,此刻,才刚刚拉开序幕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